据了解,2019年受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我国物价也一路走高,但国内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尤其是作为我国居民主要口粮的稻米市场,一年来总体运行平稳,成为我国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
稻米跌势放缓,波动幅度缩小
2019年上半年,受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底价继续下调和地方储备稻谷集中轮出等因素影响,稻米市场继续惯性回落,并一度跌至7年来低位,二季度后期逐渐从低位企稳反弹;下半年呈小幅波动企稳走势,总体波动幅度小于上年。
早籼稻年初以来持续回落,新稻上市后价格迅速探至低位,随着8月份托市收购启动,价格逐渐回升;中晚籼稻一季度小幅上升,二季度后持续回落,其间一度短暂回升后又迅速滑落,新稻上市后价格探至一年来的低位,10月份随着托市收购陆续启动,中晚籼稻收购价格逐步企稳,后期缓慢回升;粳稻市场一季度走势稍强,此后持续震荡回落,年底在收购价政策支撑下企稳。
2019年稻米市场下行趋势明显放缓,波动幅度大幅收窄,已有企稳筑底迹象,起到了物价“稳定器”的作用。
产量小幅下降,优质稻谷再增
由于稻米市场处于7年来的低位,水稻种植效益仍处于缓慢下降阶段,今年稻谷种植面积继续减少,但气候条件总体较为适宜,今年国内稻谷生产依然是丰收年。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69.4万公顷,同比减少49.6万公顷,减幅1.6%;单位面积产量7059公斤/公顷,同比增长0.5%;总产量20964万吨,同比减少250万吨,下降1.2%。其中,中晚稻产量为18337万吨,同比减少17.5万吨,减幅0.1%。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预计,2019/2020年度我国稻谷结余量为1401万吨,较上年度减少445万吨。稻谷产大于需,加上库存庞大,决定了短期内我国稻米市场走势总体将偏弱。同时,水稻种植结构调整加快,低质低效的早稻面积和非优势区的稻谷播种面积持续调减,优质单季稻面积持续增加。
市场购销提升,托市收购或减
2019年我国稻谷仍呈产大于需格局,收购价预案也继续启动。安徽、江西、湖南三省陆续启动早籼稻收购价预案,由于启动时间晚于上年,托市收购量约为上年的一半,是自2013年以来的水平,而市场化收购的比例则相应提升。
中晚稻集中上市后,由于产大于需,目前安徽、江苏、湖南、江西、黑龙江等8省已陆续启动托市收购。截至12月2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2019年产中晚稻4670万吨,同比减少939万吨。其中,黑龙江等7个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粳稻2092万吨,同比减少810万吨;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578万吨,同比减少129万吨。截至12月15日,黑龙江累计收购791.4万吨,同比减少865.6万吨,是今年中晚稻收购进度偏慢的主要原因。
拍卖底价下调,成交再创纪录
继2018年下调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底价后,2019年国家再次下调了竞价销售底价。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11月底,通过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累计拍卖成交政策性粮油4157.6万吨,同比减少8327.9万吨。其中,稻谷成交1563.7万吨,同比增加334.6万吨,刷新了2017年创下的历史纪录。但目前国内政策性稻谷库存达1亿吨以上,后期去库存任务仍十分艰巨。
大米优势提升,出口反超进口
随着国内稻米市场重心持续下移,国产大米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价格机制作用下,我国大米进口快速减少,出口持续增加。2019年1月至11月累计出口大米253.5万吨,同比增加72.2万吨,增幅为39.8%;累计进口大米217万吨,同比减少62万吨,减幅22.6%;累计净出口大米36.5万吨,同比大增134.2万吨,2012年以来再次成为大米净出口国。来源:粮油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