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的神秘宝库里,鹿茸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珍贵的光芒。它源自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一、鹿茸概述
鹿茸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来源主要是梅花鹿或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其中,花鹿茸和马鹿茸在市场上较为常见。
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长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体重100-150千克,雄鹿一般四叉角。其分布在东北、安徽、江西和四川等地。马鹿则是大型鹿,体长180厘米左右,肩高110-130厘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雄性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四川、西藏等地。
鹿茸分为锯茸和砍茸两种采收方法。锯茸是将两个幼角锯下,呈圆柱形,锯口直径3厘米左右,有蜂窝状小孔,表皮呈棕红色或棕色,长满灰黄色的毛茸;砍茸是将脑骨前端平齐砍下,幼角采收后,经加工切成薄片,干燥后制成。在加工切片中,由于切片的部位不同,其形状、名称和质量也不同。幼角的顶部外皮较厚,但很细嫩,因而呈棕黄色,有光亮,皮内为半透明黄白色,油润似蜡状,刨制成薄片,称为血片;角的中下部为黄色或洁白色,刨制的片称头沙片;接下的部位为二沙片;最末端的角已骨化,不能入药。
二、鹿茸的产地
(一)花鹿茸产地
花鹿茸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四川等省,品质优。其中,吉林的花鹿茸尤为著名,这里的自然环境为梅花鹿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梅花鹿能够在这里茁壮成长。吉林的花鹿茸以其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等特点而备受青睐。据统计,吉林花鹿茸的产量在全国占有较大比重,其品质也得到了广泛认可。辽宁、黑龙江等地的花鹿茸也各具特色,这些地区的花鹿茸在市场上同样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马鹿茸产地
马鹿茸主产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区。东北产者习称“东马鹿茸”,品质较优。东马鹿茸的产地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以黑龙江为例,这里的自然环境适宜马鹿生长,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西北产者习称“西马鹿茸”,品质较次。西马鹿茸主要产于新疆、青海等地,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三、鹿茸饮片分类及特点
黄毛茸:又名花鹿茸,是梅花鹿未骨化的幼角。主产于中国的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及北京等地。
青毛茸:又称马鹿茸,是马鹿未骨化的幼角。产地在中国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青海及甘肃等地区。产于东北地区的马鹿茸,称为东马茸,又名关马茸,品质较优;产于西北地区的马鹿茸,称为西马茸,品质较次。
总之,鹿茸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医学价值。然而,在使用鹿茸时,我们也需谨慎遵循注意事项,让这一瑰宝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相信在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中,鹿茸将继续绽放光彩,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