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百科知识 >> 调味品百科 >> 酱油文化

酱油文化

编辑:小敏  发布时间:2014/8/8
自尧舜始,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深厚酿造传统。酱油及酱类的酿造在我国也起源甚早,远在3000年前的周朝的《周礼·天官篇》就有记载:“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酱用百有二十瓮”;《论语·乡党篇》中也有“不得其酱不食”的记载。


酱油是在酱的基础上制造的调味品。东汉崔实的《四民月令》“正月可作诸酱。至六七月之交,可以做清酱”,提到的“清酱”即为酱油。魏晋以后,酱油还被称为“豆酱清”或“酱清”。唐代《千金翼方》叫豉汁;北宋《救急方》叫酱汁;直到南宋林洪《山家清供》上才出现酱油一词,如“韭菜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酱油还有豉油、麦油、酱料、豆油、清酱、黑水、豆汁等名称。此外,还有些跟制作技法相联系的名称。如:晒油、秋油、抽油、淋油、套油。
很多古书上都有用酱油来烹调或腌渍食物的记述。如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提出用豆酱清来腌制肉类。到了唐代,酱油还被当作药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说“制狗啮人,豆酱清除之”;还说“手足指制痛,酱痛和蜜温涂之”。《清异录》内称酱作八珍主人;而《本草纲目》将酱形容得更加传神活泼,说酱是“将”的意思,能抑制食物的毒性,有如平暴除恶的大将。
公元753年,我国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的制酱技术传入日本,教会了日本僧人和居民制酱。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高僧空海到我国长安留学,也将中国制酱技术带回日本。约在公元1200年的日本镰仓时代,有一位叫觉心的日本高僧到中国经山寺修行,归国之前,掌握了经山寺酱的技术。归国后在名叫纪州由良的地方,创立了兴国寺,并向附近的人们传授制酱技术。从此之后,经过漫长的发展时期,酱油的酿造技术在日本发扬光大。
食材经销商交流群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