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买大桶的还是小瓶的
现在的消费者购买食用油一般都到超市大卖场。由于大桶包装的油价格便宜,有的三口之家一下子买5升,吃上几个月,因为保质期长达1年,所以觉得这样没问题。
其实,许多人对保质期都有误解:保质期1年指的是密封条件下可保存1年,一旦打开油桶盖,油与空气接触,在夏天,只需1个月油就开始氧化变质;就算不打开盖,由于塑料油桶的阻隔性较差,阳光和氧气易透入,时间一长,油的质量也会渐渐变差。常可看到有些优质的食用油用绿色的玻璃瓶装,就是为了保证油的质量,因为紫外线、紫色和蓝色光能加速油脂氧化,而绿色和棕色光则不会。
还有一个问题被很多人忽视了:如果油桶含有塑化剂,会迁移到油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迁移到油里的塑化剂量越多。因此,购买食用油还是买小瓶或小桶包装的,最好在1个月内吃完。
2.独立包装的还是散装的
目前,国内食用油消费仍以散装食用油为主,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以及城乡结合部,散装食用油还很有市场。由于价格便宜,有些城市消费者也会购买散装食用油。其实,散装食用油安全风险很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对食用油进行的质量检查发现:散装食用油的质量明显差于独立包装的食用油,而且所有不合格产品均为散装食用油。
3.调和的还是纯的
以前我们买的和吃的都是纯的食用油,常买的无非是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和芝麻油几种。后来纯的食用油品种越来越多,接着又有宣传说调和油更健康,于是上世纪90年代末,各种调和油应运而生。
这些调和油少则由两种油组成,多的近10种。问题是,有的调和油配料成分尽管标得清清楚楚,但没有注明油料的比例。有的花生调和油的价格比纯花生油每桶便宜30~40元,但里面到底有多少花生油谁也不知道。据披露,目前市场上一些所谓的花生调和油、山茶籽调和油,其实纯花生油和纯茶籽油仅占2%~5%,其余则是廉价的大豆油和棕榈油。
4.浸出的还是压榨的
现在国家标准要求食用油必须在外包装上标注加工方式,如“压榨法”或“浸出法”。有人就问了,到底选哪个好呢?
压榨法和浸出法是两种不同的油脂制取工艺。压榨法是采用纯物理压榨制油工艺,这种方法不添加化学物质,保留了油料内的营养,无化学溶剂污染,但出油率较低。压榨法目前在国内主要用于花生油、橄榄油、茶籽油等油品。
浸出法主要是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于溶剂油(六号轻汽油)中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但溶剂残留不可避免。
规范的食用油生产企业使用浸出法制得的产品,国家规定溶剂残留量控制在每千克食用油中≤50毫克。但市场上的确存在食用油溶剂残留超标的现象。少数不法厂商不使用国家定点厂的溶剂油,或不按国家规定的工艺程序生产,进而造成食用油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