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豌豆到“金豆子”的变化
招远市是龙口粉丝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龙口粉丝传统手工生产技艺是招远人民发明创造并传承使用300余年的文化遗产。1860年,依靠这一技艺生产的招远粉丝开始由龙口装船外运,所以又称“龙口粉丝”,直到现在,当地老百姓仍然喜欢用豌豆、绿豆生产的粉丝。在3月2日山东省发布的头一批“好品山东”品牌,作为粮食及其副产品的代表,烟台双塔食品榜上有名。近日,闪电新闻记者走进双塔食品,看一粒小小的豌豆,如何在这里幻化成“金豆子”的。
“按照标准要求,采用豌豆、绿豆为原料,采用当地的水资源和微生物环境,酸浆法生产的粉丝才能叫龙口粉丝。”在很多人看来,豌豆是绿色的,闪电新闻记者了解到,实际上豌豆还有黄色和白色的。一颗黄色的小豌豆,它是怎么加工生产成晶莹剔透的粉丝的呢? 烟台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树成告诉闪电新闻记者,双塔食品公司生产的有机粉丝,从原料的管控到整个生产过程的管控,都是非常严格,首先原料都是通过有机认证的,在生产过程中是标准化、智能化、整个过程没有任何添加剂添加。
八大菜系里,都能看到粉丝,厨师们偏爱它,也正是因为粉丝的材质单纯,极易吸收搭配食材的滋味。传统技艺里,粉丝生产分推粉、漏粉和晒粉三个手工操作过程,由烫豆、磨浆、过滤、取粉、打糊、采芡、漏粉、理粉和晒粉等十几道有着严格标准的工序组成,全凭手感、触感等感官经验。双塔食品采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厂化和标准化生产,从有机原料到生产全过程监控,再到全部质量追溯编码和安全营销网络体系的建设,双塔实现了生态全产业链,确保了产品品质,产量也大大提高。
“虽然说使用了一些现代的设备,但我们没有摒弃原有的工艺流程,只是用现在的设备和检测手段,包括标准化、数字化的一个控制方法,来生产我们的粉丝,使我们从作坊到传统物质文化产品一个转变,再造工厂化和工业化的一个转变。”张树成告诉闪电新闻记者,依靠机械等现代化设备,提高了粉丝生产过程中的淀粉利用率,实现了在线的ph值、温度等实时监测,现代化生产工艺和检测手段,更能直观地生产品质,也大大缩短了成品出厂时间。招远作为全国较大的龙口粉丝生产基地,年产龙口粉丝20多万吨,畅销国内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传统生产技艺中除了粉丝,其它附属产品都被当作边角废料处理掉了,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豌豆浑身是宝,如何让这块宝发挥较大价值,开动脑筋的双塔人深入研究、挖掘,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据悉,双塔食品在国内首创“1+N”循环经济模式,“1”指的就是一粒豌豆,“N”指的就是围绕着粉丝生产延伸出来相关的十多条产业链。在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博物馆展馆中记者看到,这里的货架上除了粉丝等产品,还摆满了蛋白肽、蛋白奶、食用纤维、食用蛋白,淀粉等系列产品。这些可都是从1颗小豌豆身上演变出来的。
“我们通过自己的专利技术,把里面的豌豆蛋白提取,出口到欧洲和美国,我们占了90%以上这样的产品都用于出口,在行业里面是龙头行业。”张树成告诉闪电新闻记者,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目前,双塔食品实现了一粒粒豌豆从进厂到生产末端“吃干榨尽”,实现较大价值。
“除了豌豆蛋白之外,我们的豌豆纤维,也是提高它附加值的一个产品,原先作为饲料的一个产品,我们现在用在不同的领域,比如说健康食品、还有一些宠物用品,都会用到我们的豌豆纤维。”除此之外,双塔食品还有一些循环利用的经验。“比如说我们的废水加工过程的废水,我们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用来燃烧发电,也可以用来燃烧产生蒸汽,回补到我们的生产过程当中;污水处理厂沉淀下来的一些渣液,我们就用作生产固态的有机肥。”张树成介绍说,双塔粉丝将豌豆经济充分开发,发挥了它的较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