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饮食文化 >> 美食并非从天而降,饮食文化交流研究打通东西

美食并非从天而降,饮食文化交流研究打通东西

分类:调味品代理网  编辑:小敏  发布时间:2014/8/7  浏览:226次

有一部卡通电影《美食从天而降》,讲美食狂想和探险的故事,颇受欢迎。餐桌上的食物并非从天而降,而且一些我们非常熟悉的食物,经过学者细密的学术考察后,才知道这些食物来自四海之外,而食物传播路线反映了文化交流的悠久和深度。


记者根据资料对由海外传入的食物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可以看出许多熟悉的食物都是外来的,多数都是通过“丝绸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其中尤其是汉代和明清时期传入较多。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回到一千年前的中原餐桌,将会发现没有玉米、土豆、番薯、辣椒、番茄、南瓜、花生、洋葱、草莓等食物;如果回到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前,那么在餐桌上我们将可能吃不到葡萄、黄瓜、胡豆、茄子、石榴等。关于各种食物传入的时间、路线及故事引起学者的浓厚兴趣。
有的食物“微不足道”,日用而不知,然而学者层层剥笋,解密出它们携带的文化信息。在这方面,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对蔗糖和制糖术的研究是典范。
“像蔗糖这样一种天天同我们见面的微不足道的东西的后面,实际上隐藏着一部错综复杂的长达千百年的文化交流的历史”。季羡林先生在他的《糖史》一书中这样指出。这部书并非科学技术史,而是文化交流史,达七八十万字,是他用力勤、篇幅的著作之一。现在学界对许多种海外传入的食物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像季羡林《糖史》这样对于文化交流研究极为精深的著作还不多
季羡林多次以剥笋比喻治学,对两位考据大师——他的老师德国学者吕德斯和学者陈寅恪非常推崇,称赞他们治学从一个不大的切入口切入,如剥春笋,每剥一层,都是信而有征,让你非跟着他走不行,剥到,露出核心,也就是结论,让你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糖史》也是这本“剥笋”的学术著作,研究内容不仅揭示中印两国在制糖方面互相学习的事实,还涉及、印度、欧洲、波斯、阿拉伯国家等,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间互相影响的关系,以小见大,目的在于弘扬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餐饮食材经销商交流群

您留言,我回电!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

提示: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

  • *姓名:
  • *联系电话:
  • *留言内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