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流程化的茶油生产工艺包括压榨法和浸出法,但我们很多非专业的普通消费者面对"压榨"和"浸出"等油脂专业工艺名称一头雾水,这些专业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更有一些山茶油生产厂家在宣传产品的时候,有意误导消费者,给消费者留下以下疑惑:
1、压榨法生产的茶油的纯度比浸出法生产的茶油高。
2、压榨法生产的茶油没有化学反应,是纯粹的物理精炼,没有有害、有毒物质;浸出法生产的茶油经过化学反应,有有害、有毒物质。因此压榨法生产的茶油更好。
其实这样的说法也是有失偏颇的。
下面就茶油生产工艺给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1、野山茶油提取工艺
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从油茶籽中榨取山茶油的方法,它渊源于传统作坊的制油方法,是传统的提取工艺。
浸出法是用物理化学原理,用食用级溶剂从油茶籽中抽提出山茶油的一种方法。
对上述两种油脂提取工艺,企业一般都是按需选用,用其所长,互作补充,往往在同一个企业内采用压榨和浸出两种方法。也有一些小企业或者只有压榨法制取工艺设备或者只有浸出法制取工艺设备,只能采用一种生产工艺。
将油茶籽经过压榨获得"压榨原茶油"后,"油饼"内残存茶油,再用浸出法充分地抽提出来,获得"浸出原茶油"。
压榨原茶油和浸出原茶油都须经过物理化学精炼才能成为可食用的成品山茶油。
只经过压榨或浸出这第一步提取工艺得到的野山茶油叫原茶油,原茶油是不能吃的。
压榨原茶油和浸出原茶油都须通过碱炼、脱色、脱臭等精炼过程,去除野山茶油中的杂质,才能使之符合国家标准,成为可食用的成品野山茶油。
2、从原茶油到成品山茶油
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原茶油,都还不能吃。原茶油中含有种种杂质,包括原料中的,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有些杂质对人体极为有害。原茶油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即精炼),去除杂质,才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一个完整的从原茶油到成品茶油的加工过程,一般包含脱胶、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蜡等六步过程。
也就是说,压榨和浸出只是制取原茶油的工艺过程,而要使原茶油变成成品茶油,都必须经过一个物理化学过程的精炼。
3、成品茶油品质的衡量
国家标准GB11765-2003规定了食用成品山茶油的质量指标,包含了"色泽"、"气味"、"透明度"、"含皂量"、"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等项目的指标。其中"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为强制性指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凡是达标的,就是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GB11765-2003将茶油分为:
原茶油--这种油通过压榨或浸出而得,未经精炼,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不能食用。俗称"毛茶油"
压榨茶油--采用压榨法获得原茶油,然后对其进一步精炼得到。根据精炼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在压榨茶油中,一级是最高标准,但要炼制一级压榨山茶油一定得经过碱炼、水洗、脱色、脱臭等多道工艺,成本会上升很多,当然其他的营养成份也会有所损失。现在市场上很多的生产厂家标注的压榨一级山茶油大多是浸出法生产的,如果是压榨法生产的压榨一级油茶籽油,企业会出口到东南亚等国家,因为国际市场压榨一级山茶油市场价已经超过300元/公斤,而农家自榨的一定得能过过滤才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不更不能直接食用。
浸出茶油--这种茶油通过压榨获得压榨毛油,又将压榨后残渣(油饼)通过浸出法获得原茶油,与压榨法获得的原茶油混合后精炼得到的茶油,浸出一级油是国标食用茶油中纯度最高的。
压榨茶油及二级、三级、四级浸出茶油在低温下保存都会出现乳白色絮状结晶物,这是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外界温度高自然会消失。但一级浸出茶油不会出现此现象,是由于一级浸出茶油通过冷冻处理去除了茶油中固体脂肪酸和蜡质成分,因此浸出一级茶油是精炼程度最高的国标食用油。如果用纯度表达,那么浸出一级茶油才是纯度最高的国标茶油。
食用山茶油国家标准(GB11765-2003)是国家各部门协力,经过大量动物试验、医学临床研究,共同制定出来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成品野山茶油,不管是用哪种工艺生产的,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衡量食用成品山茶油品质的根据不是制油工艺(压榨还是浸出),而是国家为食用山茶油制定的指标体系。国家标准的严格性、科学性保证了食用成品山茶油的安全性。
当然我们的山茶油是历代皇宫御膳油,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无任何一种食用油能与其媲美。山茶油不含黄曲霉素、芥酸等其他植物油普遍含有的有害成分。其胆固醇含量仅为猪油的三十分之一,且不易酸败,耐贮藏,味香可可,是难得的食用及食品加工理想油料。
但茶油虽好,我们也要慎重选择,最好宁愿买质量好些的,小包装的,宁可贵些,但能给身体补充重要能源的好茶油贵些也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