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这个名称怎么来的?
榨菜的由来是什么?源头是什么?详细介绍一下
全部2个回答
榨菜的原料是一种茎用芥菜的肥嫩的瘤状菜头。鲜菜头也可做小菜,配肉炒或做汤,但更多用于腌制。菜头经盐腌后压榨,除去一部分水分。榨菜即因此得名。然后加盐和十多种香料及调料(干辣椒粉、花椒、茴香、砂仁、胡椒、山柰、甘草、肉桂、白酒等),装坛,封口,在阴凉处存放。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坛里的榨菜先经酒精发酵,后经乳酸发酵,产生特殊酸味与香味,就成为市售的榨菜了。
涪陵榨菜蜚声中外近百年,那么涪陵榨菜究竟起源于何时,究竟系何人所发明?这是一个长期以来饶有兴味的问题。因文献资料有限,现介绍一则流行于涪陵城西一带的民间传说。 榨菜还未发明以来,涪陵早有用包包菜(即后来所称的青菜头)制作泡菜、干咸菜的历史,其中以城西聚云寺(俗名赛丰都、天子殿)和尚所制为讲究,远近驰名。相传清朝道光年间,有邱正富者,世居忠州(今四川忠县)。家世小康,终日鸡鸭鱼肉、膏粱厚味,致使食欲减退,身体渐渐消瘦,心中郁闷,悉烦不安。一天夜晚,他迷迷糊糊入睡,见一鹤发童颜老道走来,给他看相,说他是有福之人,并面授机宜,言道:“涪州(今四川涪陵市)天子殿包包菜泡菜能送食,施主何不一试?邱正富南柯一梦醒来,一切都记得明明白白,但又半信半疑。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在上九会时(正月初九)去涪州天子殿晋香。晋香后,他有幸尝到老和尚招待远道香客的斋饭。桌上摆出好几种香脆的咸菜,其中一种是泡菜,颜色青生生的,入口生津,又嫩又脆,特别送食。饭毕,他找到长老,问泡菜为何种菜做成:长老回答,系本地包包菜泡制。后来又带他去寺后菜园看包包菜。邱肯求给点儿种子带回忠州栽种。长老吩咐小和尚去拈一小勺种子给他,并教其如何栽种,如何做泡菜和咸菜。邱正富回家后,让长工按其种法在自己的菜园里种植,果然长出了包包菜,制出的泡菜虽不及天子殿的嫩脆,但还是好吃。他的食欲开始好起来,精神状态一天比一天好。于是精心留种,待第二年再种。奇怪的是情况变了,那菜长不出包包了,当然包包菜、泡菜、咸菜都吃不成了。邱正富以为自己心不诚,长老使了法,又去天子殿晋香,并献上一大笔善资。他再次从天子殿讨回种子,头年灵验,种到第二年又变了。邱正富觉得神奇,又一心想吃包包菜,遂到涪州天子殿以东洗墨溪买下一块地方,举家迁涪。从此,年年有包包菜做的泡菜、咸菜供其享用。他活到93岁,无疾而终。这时大约已是清朝光绪初期的事了。 传说中有真实的历史的影子。这则传说透露出这样几个值得注意的信息:包包菜(或用它制作泡菜、咸菜起于民间,系素食佳品,天子殿僧人对此发现;邱氏对包包菜特有喜爱并获得好处。 那么,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又如何呢?据清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涪州志》载:又一种(即另一种青菜——笔者注)名包包菜,渍盐为菹,甚脆。按,菹即用盐水浸渍而成的泡菜。说明此前涪州人已有用包包菜制泡菜的习俗。又据民国17年(1928年)出版的《涪陵县续修涪州志》载:近邱氏贩榨菜海,行销及海外,乡间多种之”;又载:“青菜有包有薹,盐腌,名五香榨菜”。民国28年(1939年)张肖梅在《四川经济参考资料· 榨菜》一文中记载:涪陵人邱寿安,家世小康,平时自制多坛家用。邱君于宣统未年赴宜汉,随带十余坛送亲友,获得赞美,遂秘密返川经营,专运省外”。在此前后,不少报刊亦有报道,但所述发明情况均较粗略,且互有出入。较系统而可靠的记载当数1963年9月涪陵县供销合作社收集整理的《涪陵榨菜简史》。其资料可靠的原因如下:对当时健在的不少老榨菜技工进行了采访并召开了座谈会;查找和核对了有关历史文献;找到了民国28年(1939)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教授李家文等亲自到涪调查后形成的《榨菜调查报告》,该报告称:“调查费时两月有余,并访晤榨菜发明人”,《涪陵榨菜简史》即采用了有关榨菜发明过程的资料。兹将其中有关榨菜缘起的内容综述如下: 榨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邱寿安,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早年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多种腌菜业务,家中雇有资中人邓炳成负责干腌菜的采办整理和运输。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下邱家院一带的青菜头丰收。邓看到菜多难于加工,与邱家妇女们商量,试着仿照大头菜的全形腌制法,将青菜头全部制成腌菜。制好后,邓顺便捎带两坛到宜昌供邱尝新。邱又用它待客,亲友及同行一致觉得鲜香可口,为其他酱腌菜所不及。邱顿生谋利之念,决定将它投入市场,次年(1899年)正月,邱赶回老家,以邓炳成为技师安排大量制造青菜头腌菜。初腌后,用压豆腐的木箱榨除盐水。邱把这种用木箱除盐水后制成的新的腌菜制品取名为“榨菜”。当年生产80坛(每坛折合25公斤),全部运销宜昌,获利十分可观。邱于是严令家人及长工保密加工方法,连年扩大生产和销路。光绪三十四年(1908),邱寿安之弟邱翰章因经商顺便捎运80坛试销上海。当时无人问津,邱在报上登广告,又以切细的小包榨菜在公共场所分送行人,并附上食用说明书,产品渐为消费者接受。至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已能销四五百坛;时已有人将其转运国内其它市场,以至南洋各地;民国初年(1912年)以后,邱氏加工榨菜的技术广泛传开,涪陵榨菜加工业开始兴起
本周热门问题
相关问答
热门企业
热门产品
关于1588.TV / 火爆文化 / 火爆推广 / 招商服务 / 企业合作 / 友情链接 / 在线客服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公示信息 / 网站地图 / 行业网址大全
版权所有 火爆餐饮食材招商网【WWW.1588.TV】Copy Right 2009-2025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4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00047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发布假冒食品.过期食品.劣质食品等产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