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经常会出现结晶是怎么回事?是含糖太高吗?

蜂蜜容易结晶得好呢还是不容易结晶得好啊? 求教

2014/7/28 11:20:35提问者:小班 | 分类:糖 | 状态:未解决 | 浏览量:221
我来回答:
匿名  
验证码:

全部2个回答

  • 鲜的蜂蜜是在常温下呈透明、半透明状的黏稠液体,温度较低时可发生结晶现象,有特有的色、香、味,不应有异味,无死蜂、蜡屑及其他杂质。
    掺假蜂蜜中掺入的物质主要有:蔗糖、人工转化糖、饴糖、淀粉、食盐、尿素、羧甲基纤维素等。掺蔗糖糖浆的蜜,色泽鲜艳,浅黄色,味淡,糖浆味浓,口感有糖稀味;直接掺糖的蜂蜜,黏度小,色浅,底部可见未溶化的糖粒。掺入人工转化糖的蜂蜜,黏度小,有糖味,失去蜂蜜的芳香味。掺入饴糖的蜂蜜,不仅香气小,味也不甜。掺入淀粉的蜜,多是将淀粉或米汤熬成糊状后加入糖,然后再加入蜜中。这种蜜混浊,蜜味淡薄,用水稀释仍混浊不清。掺入食盐的蜜,既稀薄,黏度小,又有咸味,若掺盐多,还可析出氯化钠结晶体。掺入尿素的蜜,浓度大,稀薄,味甜而又咸涩。掺入羧甲基纤维素的蜜,颜色深黄,黏稠度较大,近似饱和的胶状溶液,有块状脆性物悬浮,底部有白色胶状小粒,甜味不纯正,有胶结口舌之感和刺激性异味。
    蜂蜜含有糖类、花粉、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酶、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高级营养滋补品。
    优质蜂蜜的特征:
    (1)颜色:颜色浅。取少量蜂蜜放入一细长的无色透明玻璃管中,在散射光下观察为白色,上下色泽均匀一致,透明度高。
    (2)浓度、粘度:浓度高、粘度大。用筷子头触及蜂蜜液面,感到弹性良好;挑起蜂蜜时,筷子头上的蜜汁和液面形成一
    根又细又长而且很有拉力的丝条,断丝后迅速缩成珠状,表明蜂蜜粘度大、浓度高。
    (3)口味:口味正。取少许蜂蜜放在舌面上品尝,能够感到甜润和纯正的香气。
    (4)水溶性:将蜂蜜与水混合,放置一天后仍无沉淀。
    (5)加热:用烧红的粗铁丝插入蜜中则冒出气体。
    劣质蜂蜜的特征:
    (1)颜色:在散射光下观察,其颜色深重且暗,透明度差。
    2)浓度、粘度:浓度、粘度都较小,用滤纸浸蘸会留下水渍
    的痕迹;挑起来不能拉长丝或丝断后不能回缩成珠状。
    (3)品味:滋味不重、香气不浓,甚至有酸味或酒味。
    (4)气泡:蜂蜜中有悬浮的气泡,甚至很多气泡堆积在液面。
    (5)加热:将烧红的铁丝插入蜜中的烟冒出。
    (6)水溶性:与水混合,放置后有沉淀
    2014/7/28 11:20:57回答者:小班
  • 蜂蜜为什么会结晶
    在我场各门市的销售过程中,经常会有顾客提问,买回去的蜂蜜在服用过程当中会出现白色沉淀或不透明现象,这是为什么?
    首先如果买的是真正的蜂蜜,那么出现上述情况是正常的,它是蜂蜜的一种物理现象,叫做蜂蜜结晶。结晶是蜂蜜又一重要的物理特性,蜂蜜是葡萄糖的饱和溶液。在适宜条件下,小的葡萄糖结晶核不断增加,长大,便形成结晶状。缓缓下沉,在温度为13—14℃时,能加速结晶过程。然而蜂蜜含有几乎与葡萄糖等置的果糖,以及糊精等胶状物质,十分粘稠,能推迟结晶的过程。蜂蜜较之其他过饱和溶液稳定。在含水量低的蜂蜜中,大多数的结晶粒留在蜂蜜中,果糖掺杂在中间成为一体;在含水量高的蜂蜜里,结晶的葡萄糖粒很快沉底,形成明显的固态、液态两层,称之为“半结晶”。有时也发现葡萄糖晶体在上层,底层为液体,中间夹着气体,这是由于结晶蜜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把固态结晶核顶到上层,粘附于容器壁的缘故。结晶蜂蜜在形态上有细腻、细粒和粗粒的区别,这与蜂蜜成分以及贮存条件有关,有些蜂蜜容易结晶,大多数蜂蜜在较低温度下结晶,少数蜂蜜长时间不结晶。
    2014/7/28 11:20:53回答者: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