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双节将至,对于米企来讲现阶段是一年中大米销售时期。然而在我国长期处于“稻强米弱”的格局下,2016年年底米市是否会迎来上涨的行情,年底虽有备货需求,但受我国大米整体消费量逐年降低的影响,年底前米价上涨有点难,个别地区米价多或将仅有0.02-0.03元/斤左右的涨幅,具体原因如下,望与行业从业者多多交流。
虽说近些年南方水稻品种经过不断改良,加工后的大米口感不比东北差,但这仅针对于普通品种而言。东北稻花香、长粒香、秋田小町、盘锦大米仍受南方消费者的青睐。今年东北水稻收获期开始,阴雨天气不断,再加上国储大力收储,使得今年米企大米加工成本仍高于往年,米价理应在消费旺季呈小幅上涨趋势。但面临今年米市格局,东北米价上涨利空因素占多。
制约东北米价难涨三要素物流是大问题自9月份国家实施公路限重以来,各地汽运、海运、火车皮等运价齐涨。特别是2016年东北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大量玉米无法本地消耗,使得东北运输,特别是玉米运输在政策上限度的向玉米倾斜,而以往利用火运运输的大米销售遇到瓶颈。截至目前大部分米企积压大量库存无法外发,开机情况多为半开半停状态,多维持周边出货。
按照当前形势,年底运力紧张状况短期内无法得到缓解,再加上汽运运价较高,到销区成本高也将抑制东北米价难以上调。掺兑米量供应量足掺兑米持续流通。自11月下旬开始,国储圆粒水稻稻价一路上涨,幅度可达0.05元/斤,米企因大米外发迟缓,部分中小型企业为加工利润,不得不进行搀兑,并且部分经销商有采购搀兑米的需求,因而使得掺兑米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部分米企向笔者抱怨说,如今米市竞争激烈,经销商仅关注出厂价格,因价而判断,尽量采购低价大米,使得市场低价米量充足,而新粮圆粒稻价成本至少在1.50-1.55元/斤,全新米与掺兑米间价差可达到0.05-0.1元/斤,使得米价长期处于难以上涨的局面。
南北方米价仍存较大价差12月份过后,苏皖产区新季晚粳米价格一路上涨,与东北米价间价差不断缩小。但即便当地米价上涨,现普通晚粳米已接近2元/斤大关,但与东北米价间仍有近0.2元/斤的价差。再加上东北与苏皖产区相比,在地理位置上不占有优势,距离销区运距远,到达销区成本偏高,因此米价上涨动力不足。
南方米价为何会上涨?如果说东北产区因物流紧张、运价高、搀兑米流通等因素使得米价难涨,那么笔者认为能够支撑南方米价小幅上调的利好因素有三点。
首先,原粮成本方面。众所周知,今年自中晚籼稻收割上市以来,稻价呈低开高走态势,且随着基层粮源不断的减少,农户惜售心里愈加严重,截至12月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171万吨,同比增加255万吨,部分米企不得不提价收购优质原粮,基于大米加工利润考量,米企涨价心里较强。特别是部分品牌企业表示,因库存量不多,为后期正常开机,米价上涨势在必行。
其次,南方产区距离销区近,运输相对便捷,多为短途运输,对经销商采购成本影响较小。
,春节前进口米到港量少,现阶段港口进口米价与国产米价相当。12月份国际大米价格持续稳中有跌,但随之人民币贬值,进口成本不断增加,贸易商无利润,导致市场供应量少。
综上所述:利空于国内大米价格上涨的因素占多,使得年底前米价上涨着实困难,建议米企在原粮采购以及副产品销售上做足工作,以便于大米加工利润化。同时,应密切关注进口大米到货情况,特别是越南冬春季新米即将上市,再加上17年进口配额的发放,都将对国内大米价格的涨跌带来影响。